痛快游-全国5A景区吃喝玩乐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!服务联系电话150-5716-9677

首页  >  景区资讯  >  诗仙李太白传奇一生几入庐山所为何?
今日推荐

诗仙李太白传奇一生几入庐山所为何?

文章摘要        在李白一生中,庐山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坐标,他先后五次来到庐山,写下40余篇诗词。走遍千山万水后,评价庐山说:“予行天下,所游览山水甚富,俊伟诡特,鲜有能过之者,真天下壮观也”。生性豪放的李白喜爱庐山是不言而喻的,但他抱负远大,不...

       在李白一生中,庐山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坐标,他先后五次来到庐山,写下40余篇诗词。走遍千山万水后,评价庐山说:“予行天下,所游览山水甚富,俊伟诡特,鲜有能过之者,真天下壮观也”。生性豪放的李白喜爱庐山是不言而喻的,但他抱负远大,不甘归隐于山间,所以他的一生都在“隐”与“仕”之间苦苦挣扎,而五上庐山的经历恰恰是他这种挣扎的真实体现。每当他在仕途中受到挫折,庐山总会用宽容温柔的胸怀接受他,抚慰他的伤口,帮助他重拾自信,抖擞精神,再度出发。或许,李白的命运早已同庐山纠缠在一起。

      “登高壮观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黄云万里动风色,白波九道流雪山。”这首写于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庐山的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,是所有写庐山的最好的篇章之一。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,毛泽东曾书写此诗赠庐山党委诸同志。李白用他宽广的胸襟,给庐山注入了一股宏阔壮观的气象,这气象包容万物,延绵不绝。正是这位过客给庐山写下的五色斑斓的诗句,为庐山留下了瑰丽篇章,使秀丽的庐山从此有了蔚为壮观的解读和丰富内涵。

仗剑去国,豪情万丈
     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(公元724年),二十四岁的李白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。他仗剑而行,沿洞庭湖顺长江而下,二十六岁(公元726年)初次来到江州(今江西省九江市)。李白此行目的,其一是看望在江州做买卖的兄长,其二是游览庐山。李白第一次登上庐山香炉峰、五老峰就被眼前美景所惊艳,并留下了“《望庐山瀑布》: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《登庐山五老峰》:庐山东南五老峰,青天削出金芙蓉。九江秀色可揽结,吾将此地巢云松。”千古绝句。首次上庐山所写的诗,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,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风采。

求仙问道,韬光养晦
      李白于天宝九年(750)第二次再访庐山,距首次来已过了24年。这时的李白已五十岁,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,他已经做过了翰林学士,亲见了朝廷的腐败和仕途的艰险。李白曾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宠信,令同僚不胜艳羡,也因自由豪放无拘无束的性格得罪了当朝权贵。
      李白生活在崇尚道教的时代,求仙问道已不仅是一种宗教狂热行为,甚至变成了获得声誉、进入朝廷的一条“终南捷径”。这次李白来庐山,是求仙问道,更是韬光养晦、等待时机。在他来到庐山之前,他已经送自己的妻子宗氏到庐山拜李腾空为师。为此,他还专门写了《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》。在第二首里李白想象自己的妻子在庐山“素手掬青霭,罗衣曳紫烟。一往屏风叠,乘鸾着玉鞭”。“紫烟”的意象再一次出现了,它将二十多年前李白初到庐山时的情感与经历联系了起来。李腾空所在的屏风叠,也成为了日后李白的卜居之地。在送妻求道后不久,李白也于这一年的秋天来到了庐山。六年前,他已经接受了道教符箓,正式成为了一名道士。这次在庐山所写的诗歌也多是与道教有关。 

辗转乱世,失望归隐
      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,安史之乱爆发,京都危在旦夕。面临灾难,唐玄宗惶恐不安,奔逃到川蜀。李白当时正在安徽、越中一带避难,尽管他深知朝廷腐败不堪,但也没想到会崩溃得如此之快。当唐玄宗逃亡蜀中的消息传到李白耳中后,他带着失望继续向南奔逃,带着宗氏夫人又一次来到了适合休憩疗养、能为他抚慰心灵的庐山隐居。
      这是李白第三次到庐山,也许,这次他是真的想把庐山当作他后半生的栖居地。这次他在庐山居住长达半年之久,并修建了读书草堂,其间写下《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》。“昔别黄鹤楼,蹉跎淮海秋。俱飘零落叶,各散洞庭流。中年不相见,蹭蹬游吴越。何处我思君?天台绿萝月。会稽风月好,却绕剡溪回。云山海上出,人物镜中来。一度浙江北,十年醉楚台。荆门倒屈宋,梁苑倾邹枚。苦笑我夸诞,知音安在哉?大盗割鸿沟,如风扫秋叶。吾非济代人,且隐屏风叠。中夜天中望,忆君思见君。明朝拂衣去,永与海鸥群。”李白此诗,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前半生做了一个总结,并表达了当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,自己却无从用力的悲愤失望情绪。此时的李白虽在庐山避难,仍有一颗爱国之心,无奈中还存有对国家山河抱负的向往。

应邀出山,梦断浔阳
      就在李白隐居庐山不久,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,时任镇守江陵的四道节度使向李白发出了盛情邀请。李璘的幕僚曾三次上山来代表李璘聘请李白,这让李白不禁想起了“三顾茅庐”的典故。李白动了心,决定再次出山。
      在李白看来,天下乱局已现,唐朝将被割据。因此,他随李璘军队一路东下,其间写下了《永王东巡歌》十一首。虽然这些诗歌才气纵横、意气风发,但它们却成为李白附逆的罪证。至德二年初,肃宗下诏,命令永王回蜀中,永王拒绝,兄弟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。最终,永王战败被捕。而李白因为追随永王,还背上了附逆之罪。永王被杀以后,肃宗开始清除余党,李白逃至彭泽时被捕,以“附逆作乱”的罪名被投入了浔阳(今江西九江)狱。对于这个天才诗人来说,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摧残。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囚禁他的地方,正是在庐山脚下的浔阳。当他看到庐山的时候,会不会这样想:如果当时能够一直隐居在那里,他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呢?历史没有假设。在浔阳狱中的李白,遭受了此生最大的痛苦和耻辱。他写下了大量的诗歌,每一首都感人至深,每一首都充满了苦难对一位诗人折磨所留下的伤痕。

获赦而归,永别庐山
      乾元二年(759)春,关中地区遭遇大规模旱情,朝廷颁布了一条特赦令:天下现禁囚徒,死罪从流,流罪以下一切放免。获赦的李白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无比兴奋,依稀之间,他仍是从前鲜衣怒马的少年。途中遇赦得归,时已59岁。
      唐肃宗上元元年(公元760年),李白再登庐山,这一次更像是一次告别。在李白的一生中,庐山与他始终有着不解之缘,每当仕途受挫时,他被庐山召唤而来,而庐山的宁静给了他最好的安慰。现在李白老了,他似乎预见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。他要向这座山告别了。在《过彭蠡湖》一诗中他伤感地说道:“青嶂忆遥月,绿萝愁鸣猿。水碧或可采,金膏秘莫言。余将振衣去,羽化出嚣烦。”在另一首《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》诗中,李白写道:“石镜挂遥月,香炉灭彩虹。”从“青嶂忆遥月”到“石镜挂遥月”,这“遥月”究竟是山中之月,还是李白的化身呢?“香炉灭彩虹”,这句诗再次将他二十六岁那年的庐山之行连接了起来,只不过那时的彩虹,现在已经消散、熄灭了。李白离开庐山的第二年冬天,逝世于安徽,享年六十二岁。

翩若惊鸿,青莲流芳
      李白一生中留给庐山的诗歌并不算多,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浔阳狱中写下的。尽管如此,李白还是用他天才的情思给庐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。在他的笔下,庐山是战云密布的:“楼船若鲸飞,波荡落星湾”(《豫章行》)、“风高初选将,月满欲平胡”(《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》)。但更多的是空灵:“霜清东林钟,水白虎溪月。天香生虚空,天乐鸣不歇”(《庐山东林寺夜怀》),是可以洗去内心污浊的明净:“而我乐名山,对之心益闲。无论漱琼液,且得洗尘颜”(《望庐山瀑布二首》其一),还有他人无法领略的壮观。
      李白离开了庐山,但这里人们始终没有忘记着这位翩若惊鸿的诗人。五老峰下李白曾隐居的山谷被命名为青莲谷,谷中有李太白书堂,明代还曾在附近建过青莲寺。今天这些建筑都随着时间远去,但他的伟大诗歌必然万载流芳。有了那些雕刻在人们心中的名句,对于庐山来说,已经足够了。


上一篇:县委书记徐树斌实地督查婺源县油菜花旅游高峰期工作 下一篇:2022年庐山园门票优惠管理规定

相关阅读

微信扫一扫,
优惠多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