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快游-全国5A景区吃喝玩乐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!服务联系电话150-5716-9677

首页  >  景区资讯  >  庐山红色故事——毛泽东七律登庐山
今日推荐

庐山红色故事——毛泽东七律登庐山

文章摘要        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和理论家,同时又是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书法家。从1959年到1970年他先后三次登临庐山,工作生活了137天,主持召开了三次重要的会议。在此期间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。他的...

       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和理论家,同时又是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书法家。从1959年到1970年他先后三次登临庐山,工作生活了137天,主持召开了三次重要的会议。在此期间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。他的诗词,气势豪迈,寓意深远。他的诗词书法,随诗意起伏,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格,给人一种可感可知的形式美、韵律美和意境美,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。

      1959年6月30日清晨,毛泽东的专车驶上了庐山的登山公路,时年66岁第一次来到庐山。下榻于河东路180号,即“美庐”(原蒋介石官邸,这是应主席的要求安排的)。面对庐山的青山秀水,名胜古迹,神话传说,他无法抑制自己的兴奋情绪,当晚就在二楼居室的那张蒋介石曾经使用过的雕花檀木书桌上,一气呵成写下了七律《登庐山》这首著名的诗。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《毛主席诗词》,轰动全国文坛。
      毛泽东首先将此诗给周小舟、胡乔木二人,附信征求意见,此诗原诗前有小序: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,登庐山,望鄱阳湖,扬子江,千峦竞秀,万壑争流,红日方升,成诗八句(毛泽东登庐山实际为6月30日)。周小舟建议删去“小序”,以求内容集中,为毛泽东所采纳。但从这个小序可以体会到毛泽东此时的愉悦心情。9月7日,毛泽东写信给胡乔木,嘱胡乔木将《登庐山》诗作送郭沫若一阅,“看有什么毛病没有?加以笔削,是为至要”。郭沫若很快回信,提议将诗中的第2、4句改为:坦道蜿蜒四百旋,热情挥雨洒山川。毛泽东阅后十分高兴。9月13日,毛泽东又致信胡乔木,“沫若同志两信都读,给了我启发。诗作又改了一点字句,再送一观,请他再予审改,以其意见告我为盼!”

      这首诗发表以前送郭沫若看过2次,修改过2次。首联“一山飞峙大江边,跃上葱茏四百旋”写登山,山势险峻,景色秀美。“跃上葱茏”原稿为“欲上逶迤”;“四百旋”原为“四百盘”,不是约数,而是确数,修建这条盘山公路时曾统计有弯道400处。颔联“冷眼向洋看世界,热风吹雨洒江天”表现作者的心境,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华,毛泽东冷漠蔑视,无所畏惧之英雄气概。“看世界”原为“观世界”;“热风吹雨”原为“热肤挥汗”(这是臧克家写信请他改动的)喻“大跃进”。颈联“云横九派浮黄鹤,浪下三吴起白烟”是诗人的得意之笔。1959年9月7日毛泽东给胡乔木信中谈到过“这两句较好一些”。“诗难,不易写,经历者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,不足为外人道也”。尾联“陶令不知何处去,桃花园里可耕田”,原为 “陶潜不受元嘉禄,只为当年不向前”,据李锐回忆,当时周小舟曾将此诗原稿给他看,修改后以设问作结,实指对新时代新社会的歌颂,可谓神来之笔。

     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,庐山管理局为毛泽东选派了庐山疗养院护士钟学坤为保健护士,主席对她的学习十分关心,回京后,接到钟学坤就《登庐山》一诗向他写信请教。1959年12月29日,毛泽东亲笔回信,谆谆教导她要学一点真才实学:“学坤同志,信收到了,谢谢你。九派,湘、鄂、赣三省的九条大河,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,不必深究。三吴,古称苏州为东吴,常州为中吴,湖州为西吴。”并嘱她好好学习,为人民服务。
      1964年1月27日,毛泽东在回答《毛主席诗词》英译者提问时,曾明确解释:“陶渊明设想了一个名为‘桃花源’的理想世界,没有租税,没有压迫”。还说:“冷眼向洋”就是“横眉冷对”。“黄鹤”不是指“黄鹤楼”。“白烟”为水。“九派”是指这一带的河流,是长江的支流。相传远古有九条江在此汇合,是大禹将它们合而为一。毛泽东大概引用了这个典故。

      毛泽东的这首庐山诗作,气势恢宏、奔放磅礴。有感于庐山的瑰丽山水,歌颂当时轰轰烈烈的“大跃进”浪潮,表达诗人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内心的独特的感受,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憧憬。毛泽东一生爱山。唯有庐山一而再再而三地登临。毛泽东曾说:“我喜欢庐山”。在庐山的一百多天时间里,他老人家留下了一篇又一篇诗篇,一幅又一幅书法瑰宝,洋溢着对庐山的深情厚爱,为庐山的历史文化增添光辉的一页将永世长存。


上一篇:婺源:油菜花开美如画 下一篇:龙虎山花海“大爆发”,万千花海中看寻梦仙女入春来!

相关阅读

微信扫一扫,
优惠多多!